找到相关内容15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比丘律仪与比丘尼律仪

    摄取于僧,二、令僧欢喜,三、令僧安乐,四、令未信者信,五、已信者令增长,六、难调者令调顺,七、惭愧者得安乐,八、断现在有漏,九、断未来有漏,十、正法得久住。」此十句义,是佛制戒的根本意趣,也是出家受戒...无者,始度与出家,应教与沙弥尼法,二岁学戒法,及一切行护律仪,年满二十然后与授大戒;并应以财法摄取弟子,勿令乏短。尼受大戒已,应二岁随和尚尼。习行尼法。尼受具戒,得无量律仪,论次应在比丘后,佛以仪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562911.html
  •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

    ,制戒设律,维持僧团,以资修道训练,想来完成这个解脱生活的最高理想。制戒的目的,在四分律里面,有举出如左十种;一者摄取僧,二者令僧欢喜,三者令僧安乐,四者令未信者生信,五者令已信者增长,六者令...在诸佛菩萨形像之前,自誓受戒,对其所犯,自誓忏悔卽可。这从戒律上看来,是没有形式而无制度的东西,但由精神上看,乃有其特别的好处。本来菩萨的本性,是以自利利他的圆满行为其理想的,所以要积极来摄取众生,...

    李世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962915.html
  • 佛教的心理学

    认识世界。   4、想   想的特点,就是取境界相。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境界摄取下来。但这种想又不完全同于相机,因为相机本身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,而人的认识却充满了强烈的情绪色彩。所以人的认识固然以客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2463005.html
  • 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

    是佛法。“佛法表现于佛陀的三业中,也表现于佛弟子的流行中”,大小乘经,“都是释尊的三业大用,显现在弟子的认识中,加以推演、抉择、摄取,成为时代意识而形成的,可以称为...

    徐孙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4563017.html
  • 《中国禅学》第一卷管窥——为了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

    对方的论文。但是这种参考或者批判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地摄取对方的结论上面,而是应该切人到对方的研究视点或者研究方法等个个方面。 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的话,首先就得有介绍中国禅学研究动向的文章。但是对整个中国...

    [日本]斋藤智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363151.html
  • 距今2000多年 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

    价值  敦煌石窟艺术,大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,但佛国世界的创造,与现实生活发生密切关系,要摄取现实生活为素材,佛国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反射。历经一千年创造的敦煌石窟艺术,某种意义上表现了一千年古代社会的生活...

    樊锦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863446.html
  • 般若与禅观

    般若与禅观   洪修平   禅宗一向是以不立文字、以心传心的“教外别传”相标榜的。它那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的简易法门,重在自证自度、妙解顿悟,而不重经教师说,这确实使它在许多方面有异于教门各派。但从根本上来说,禅宗并未超出传统佛教的范围,也未脱离佛教在中土流传发展的轨道。它只是站在禅家的立场上,不拘于一师一说,融各家于一炉,并大量摄取了传统儒、道的思想内容与方法,从而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0863860.html
  • 从近代上海佛教的复兴看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影响

    成立上海影印碛砂版大藏经会,然后派人至西安开元、卧龙两寺,摄取南宋《碛砂藏》——片,运回上海政为方册本影印,委托上海佛学书局分期出版发行。一九三六年全藏出齐,共印五百部。影印时缺失部份,以资福本、普宁本...

    傅 教 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264096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等味道;身根对触,即身体接触外界物体而产生寒热硬软等感觉;意根对法,即对各种事物感觉的综合分析所形成的初步认识。佛教认为人的这些器官能摄取外境而产生相应的眼识、耳识等六识。众生依此六识而有苦、乐、不苦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564420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观——以天台圆教思想为中心

    由于我们吃饭这些营养,从地、水、火、风、山河、大地里面摄取来的一些精微的部分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就是这种虚幻性。释迦佛讲,我们用我们的思维是可以企及的,不是不企及的。就是说既然你的生命当中,就有这种...有意思:依靠他人、他事而生起的,不是自己生起来的。那我们无论举一个什么例子,你说人是不是依靠自己起来的?不是。最起码我们是依靠父母而生出来的,现在是依靠吃饭穿衣,依靠吃饭这些营养摄取而来的。杯子它是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064425.html